人民體壇:中國男籃做對了什麽?
本文轉自:人民網-觀點頻道
王曹群
3.9秒能做什麽?胡銘軒在對手的嚴防下完成了一次投籃。盡管未進,但希望的種子卻植進了人心中。有價值的失敗,往往比僥幸的勝利更能推動進步。
8月18日淩晨的沙特吉達,中國男籃以一分之差惜敗澳大利亞,收獲亞洲杯亞軍。這支缺少周琦、曾凡博、楊瀚森等球員的隊伍,打出了近十年中國男籃在亞洲賽場上的最佳表現。“雖敗猶榮”,從這一讚許中91蜜桃视频入口能窺視到中國男籃的蛻變。
回顧本屆賽事,中國隊小組賽三戰全勝,場均淨勝19.3分;並在四分之一決賽力克多年未勝的新西蘭;決賽麵對強大的澳大利亞,最後時刻仍握有絕殺機會。這樣的表現,與出征前的普遍預期形成鮮明對比,究竟為何,答案就藏在賽場上。
戰術理念的變化最為顯著。整個亞洲杯期間,中國隊所呈現出的態勢就是打造多人輪換的全新攻防體係,進攻上追求速度與空間,大幅提升進攻效率,大部分進攻不再死盯一個點,內外線聯動,五個人都能分擔火力。防守上輪番對持球人進行瘋狂“撕咬”,廖三寧、高詩岩、雷蒙等角色球員都不惜體力地進行纏鬥式防守,甚至高詩岩被球迷戲稱為“中國貝弗利”。數據顯示:中國隊場均得到91.5分排名賽事第三,場均失分排名第四,三分命中率、投籃命中率和罰籃命中率均排名第一,這些數字背後,正是戰術理念的變化帶來了脫胎換骨的中國男籃。
本屆比賽的另一個亮點就是主教練大膽啟用年輕球員。年輕球員也不辱使命,均有出色發揮,尤其是21歲的王俊傑,場均13分和胡金秋一起入選亞洲杯最佳陣容。這位從校園籃球走出來的年輕鋒線,展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與天賦。他的成功也為中國籃球人才培養提供了全新樣本,證明"體教融合+國際路徑"同樣可以造就優秀球員。隨著越來越多的世界頂尖球探和訓練營走進中國,這種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正在為中國籃球注入新的活力。中國籃球的複興,需要開放包容的培養體係、與時俱進的戰術理念。
年輕球員敢打敢拚、永不言棄離不開主教練的信任和教導。就像主教練郭士強在采訪中的表態:“現在是男籃比較低穀的時期,91蜜桃视频入口所有人都想去證明一下,中國男籃到底還行不行。”道出了對年輕球員的充分信任和求變的堅定決心。團結和求勝欲從球員的心中滲透到了球場的技戰術層麵的每個細節。決賽最後時刻,麵對澳大利亞的高壓防守,中國隊依然能夠沉著組織進攻。這種臨危不亂的氣質,與2017年亞洲杯的那場“慌不擇路”的潰敗形成鮮明對比。五個人比賽,但是狀態卻像一個人。場上沒人埋怨、沒人抱怨;有人失位,就會有人補位,這才是中國男籃應該有的精氣神。
當然,一分之差也提醒91蜜桃视频入口與世界強隊的真實差距。澳大利亞同樣缺少了戴森·丹尼爾斯、約什·吉迪等一眾球星,最後的比分差距,反映的是關鍵時刻的經驗與執行力差距。第二節一度領先15分,卻未能有效控製節奏,給了對手喘息之機,也為此付出了代價。這暴露出球隊對比賽掌控力的欠缺。這些差距需要越來越多的球員走出去,在國際舞台接受錘煉。
用包容之心擁抱世界籃球的發展經驗,普及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,中國籃球必將越走越寬。
上一篇:連非洲杯都打不明白!前湖人替補中鋒的狀態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?
下一篇:返回列表